close

1006092_756982067682830_1819007351962702039_n    

 

商品的「價格」

就是消費者花的「費用」,所以費用到底「用」在哪裡,只要能說清楚,就能左右顧客的選擇。

心態決定業績好壞
銷售員是否擅長說明商品賣得出去的理由?

 

幾年前,我正在猶豫要不要把現有手機換成智慧型手機。我來到手機行,拿了號碼牌,在隊伍中等待。這間店有三位店員,其中一位向顧客說明了老半天,但對話似乎始終沒有交集。最後,那位顧客告訴店員「我先回去考慮一下」,便離開店內。

說顧客聽得懂的話


隊伍移動得比想像快,下一個便輪到我。我走向那名店員,告訴他:「不好意思,我正在思考要不要換成智慧型手機。」

結果,店員開口第一句便問:「請問您要32GB的,還是64GB?目前32GB的智慧型手機有促銷活動。」

當時的我連智慧型手機有什麼優點都不清楚,於是又問:「抱歉,我想先問一下,換成智慧型手機有什麼好處?」

店員回答:「有很多應用程式。」我再問:「像是哪些?」這時,店員略嫌麻煩地說:「有很多遊戲可以玩。」

我本身完全不玩遊戲,根本不知道這樣對自己有什麼好處。可是,見到店員擺著一張臭臉,我便放棄再問下去的念頭。

接下來,店員開始說明目前實施的促銷活動,以及資費方案。我聽完後,告訴他:「這樣的話,費用會比現在申辦的還高。」店員回答:「所以也有不少客戶暫時不考慮。」

我繼續問:「如果我決定換成智慧型手機,可以請你們幫忙轉移通訊錄的資料嗎?」結果得到這樣的答案:「沒辦法,這個要麻煩客戶自行轉移。」我說:「那樣有點麻煩呢。」

店員又回答:「所以也有不少客戶暫時不考慮。」

問了一大堆,最後我跟五分鐘前的那名客戶一樣,告訴店員「我先回去考慮一下」,離開店內。
 
這名店員沒有說到任何對我有用的商品優點,倒是仔仔細細地告訴我好幾個賣不出去的理由。
 
說顧客感受得到的產品優點

過了幾個月,我還是打算換成智慧型手機,又去了一次那間手機行。幸運(?)的是,上次那名店員正在為另一位顧客服務,所以今天換不同的店員接待我。

這位店員先一一詢問我目前使用手機的哪些功能、是否隨身攜帶筆記型電腦、大部分又用在什麼時候。

接著,他向我推薦幾個在職場上可能用得到的應用程式,逐一說明這些應用程式能帶來什麼幫助、解決什麼樣的問題。

至於對我而言沒有需求的遊戲程式,他則完全不提。相對地,他告訴我很多客戶考慮到不用再隨身攜帶筆電,而替換成智慧型手機。像我這樣的使用者,帶著筆電到處跑的次數,大概會減少到四分之一。

憑著他的這一句話,我當場決定換成智慧型手機。儘管未來的帳單金額會增加,我還得自己轉移通訊錄裡的資料,但只要想到自己可獲得哪些好處,便覺得那些都不是問題。

銷售員的解說比商品更重要

從我購買智慧型手機的經驗,可看出即使是相同的產品,隨著銷售員不同,有人可以創下亮眼的銷售業績,也有人怎麼樣就是賣不出去。

根據我向黑字銷售員詢問祕訣,他回答:「因為我們的商品非常棒。」

我再向赤字銷售員詢問原因,他回答:「因為我們的商品不怎麼樣。」

由此可見,關鍵不在商品本身,而是銷售員如何解說。

這兩種人的差異,在於有沒有仔細觀察客戶。

業績停滯不前的赤字銷售員,總是想著沒有購買商品的客戶為何沒有購買;業績不斷攀升的黑字銷售員,則是隨時留意購買商品的客戶喜歡商品的哪一點。
 
客戶真正想知道的,其實就是「買了這個商品的話,究竟能帶給我什麼好處」。

價格不是唯一,價值才是重點
你們的價格就是我們的「費用」,所以費用到底「用」在哪裡,一定得好好說清楚

增加銷售業績的一大要素為「提升商品單價」。若想達成這個目標,重點在於能否說明「這樣的價格(費用)可以帶給客戶什麼好處」。

在現實的商場中,能不能好好說明這個問題,將左右商品的價格。大家說明自家商品的價格時,通常會用以下的三種方法。

1. 成本比較法
「我們公司製造(引進)這項商品,要花費○○○元的成本,所以不賣這個價格的話,我們便會虧損。」

2. 對手比較法
「對手A公司定的價格是○○萬元,品質跟我們也差不了多少。不過啊,我們賣得比他們便宜○萬元,跟我們買肯定比較划算啦!」

3. 價值比較法
「選用敝公司產品的話,這麼多的好康通通都會變成你的。只要付出○○萬元的價格,即可得到這些好康。」

在說明價格的時候,我建議大家盡量以3價值比較法為目標。

我的客戶挑選系統廠商時,請了三間廠商估價,並且解釋價格如何訂定。三間廠商對各自產品的說明截然不同。

A公司:50萬元
「建置系統需時二十天,以研發團隊每人每天2至3萬元的成本計算,這樣的價格已經沒有降價空間。」

B公司:70萬元
「如果委託C公司,建置跟我們一樣的系統大概得花費1百萬元。敝公司的研發團隊跟C公司能力相當,不過價格便宜30萬元。」

C公司:1百萬元
「如果貴公司亦向其他廠商詢價,想必能找到許多價格更低廉的公司。
 
實上,最後建置完成的系統,在品質上的確沒有太大的差別。只不過,我們認為導入系統時最應該注重的,不在於建置系統,而是建置完成後的應用層面。敝公司在系統建置完成後的支援方面,有相當豐富的經驗。根據我們過去經驗的判斷,以貴公司的經營規模而言,一年可望減少1百至2百萬元的成本。僅需一年的時間,即可完全回收系統開發費用,進入第二年後,將轉為獲利持續成長。」

最後,這間公司選擇估價金額最高的C廠商。

我向標案負責人詢問理由,他告訴我:引進C廠商的系統後,可以得到非常高的價值(利益)。從這個價值來看,1百萬元的費用顯得很便宜。如果能夠展現商品的價值,則「商品價格」一定會成長。
 
輕鬆就能做到的提升業績銷售法
麥當勞的櫃檯人員,是不是一定會問你:「要多點一份薯條嗎?」

這是我買西裝時遇到的事。我走進百貨公司的某間品牌店,向店員說明自己要的西裝顏色、款式以及預算,請對方推薦適合的產品讓我試穿。試穿完畢,確定合身之後,便請店員量尺寸,準備購買。我又詢問預計可以取貨的日期,後來覺得不想再跑來這裡一趟,於是決定改用宅配到府。

我在配送單填妥寄送地址,拿出信用卡交給店員。在櫃檯等待結帳的時間,我瀏覽一下附近架上的襯衫。過了一會兒,店員結完帳回來,先說一聲「不好意思,讓您久等了」,接著交還信用卡和配送單的收執聯。我向店員道謝後,接下這兩樣東西,同時再度瞥一眼剛才的襯衫,懷著一點「如果再買一件襯衫就好了」的念頭,離開店鋪。
 
追加銷售只要多問一句話
相似的情境,後來又有一次。我考慮了一陣子,還是想要一件可以搭配新西裝的襯衫。這次我仍然選擇同樣的品牌,只是換另一家店。

首先,我請店員推薦幾件跟西裝相配的襯衫,再從中挑一件喜歡的購買。這時,店員詢問:「需不需要順便挑一條領帶?」

對方準確地說中我的想法。我的確想再買一條跟襯衫搭配的領帶。於是,我不假思索地問:「你覺得哪個顏色比較好?」然後從他推薦的幾條領帶中,挑一條喜歡的購買。

事情還沒結束。這次店員又說:「很多購買這條領帶的顧客,還會買這條手帕做搭配。」最後,我又請店員教導如何把手帕裝進口袋,連那條手帕一起買下。

店員僅僅用了兩句話,便讓原本只買一件商品(襯衫)的顧客,多帶兩件商品(領帶、手帕)回去。

我稱這種方式為:「麥當勞&亞馬遜行銷」。

凡是去麥當勞消費的顧客,如果單純點一個漢堡,櫃檯人員一定會這麼詢問:「要多點一份薯條嗎?」

以我的情況來說,自己早已不知有多少次,因為那一句話而多點一份薯條。

此外,在亞馬遜網路書店購物時,決定好要買什麼東西後,總會看到畫面下方的這個欄位:「購買本商品的顧客,也買了這些商品。」

我想,應該有很多人因為那些推薦,又忍不住多買好幾樣東西吧。

光是多出那麼單純的一句話,就會大大提升銷售量。

高中生也做得到

看到這裡,有些人或許會說:「可是,我很不會應付強迫推銷……」以先前買西裝的例子來看,假設顧客不過是進入店內隨意看看,結果不到十秒鐘,店員立刻靠過來,推薦一大堆東西――

「這套西裝怎麼樣?」「這套西裝跟襯衫相當搭配喔。
「啊,這條領帶的顏色跟您非常搭喔!」
 
如果是這樣的情形,毫無疑問地屬於「強迫推銷」。
要是店員真的用這種方式招攬生意,十之八九的顧客都會退得遠遠的吧。

我所說的「麥當勞&亞馬遜行銷」,跟強迫推銷大不相同。
「麥當勞&亞馬遜行銷」是針對已經購買商品的顧客,多提供一項新的建議。

這既不是強迫推銷,也不是什麼困難的事。即使是打工的高中生,也能輕輕鬆鬆地辦到。
〈本文選自第1章,曾琳之 整理〉
 
 
作者:香川晉平
斯巴達式會計的傳承者,專門培養即使只是把一張黑白資料印成彩色,也會反省的員工。
在知名監察法人工作時,自費報名參加商學院課程。30歲進入ONTEX裝修公司,他引進「員工平均會計資料」,促進員工的生產力,在短短的90天內升上經營管理本部董事,在任兩年期間的累積盈利遠遠超出其他同業,高居第一名寶座。
作者亦曾擔任連續5季收益超過50%的創投企業、員工平均年薪突破1000萬日元小型精英企業的會計顧問,以及多家公司的非常務董事,另外也在大學開課,利用會計數字講解「公司期待員工拿出什麼樣的成績」,致力於學生對工作的觀念改革。著作包括《東大生也會出赤字員工,國中生也能出黑字員工》(經濟界)、《自以為有能力的員工會毀掉公司》(中公新書ラクレ)等。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貸款請找Ms.張 的頭像
    貸款請找Ms.張

    Ms.張的部落格

    貸款請找Ms.張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